2024-01-20 阅览次数:3911 收藏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芒口碗,胎色白,胎质细腻,青白釉,釉面光亮,芒口,除口沿外均施釉。内底心印花卉纹。口径8.9厘米、足径3.8厘米、高4.3厘米、厚0.2-0.4厘米。
每年1月20日—22日,太阳位于黄经300°时是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大寒之后,便是立春,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俗话说:‘小寒大寒,又过一年’。‘大寒’常与岁末重合,此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准备在‘爆竹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大寒是制作腊味的时节。“腊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早在《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