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阅览次数:2196 收藏
宋龙泉窑青釉刻花侈口盘,平底微内凹,折腰。内平底中心微乳突,内底径大外底径很多,外底为小平底内凹。盘底划有一大一小两颗首尾相对的树纹,树干和树叶皆很饱满,其他空间填充较为密集的卷线纹。青黄色釉,灰色胎。口径 13.2厘米、底径 4.1厘米、高 3.6 厘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又名“启蛰”,西汉时,人们为了避开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越冬的蛰虫,故为惊蛰。
草木复苏、万物始生。古人认为是春雷唤醒新的生命,让他们悄然破土而出,但其实渐渐回暖的气温才是使得他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