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阅览次数:489 收藏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沉船与港口”学术研讨会暨“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50周年纪念会在福建省泉州市隆重召开,该会议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剑桥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高校、研究所、文博机构约50名专家学者齐聚泉州,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我馆副研究馆员陈浩天、馆员陈士松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并作分组讨论发言。
与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开幕式于10月26日上午在泉州海交馆主体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致欢迎辞,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李庆新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研究馆员分别发表讲话。随后上午举行主旨报告环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李国清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梁国庆、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马光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晓珊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研究员共五位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研讨会共38篇论文通过评审并结集发布,设置A、B两组分组讨论,共计34名与会专家学者就古代沉船及其附属物研究、造船技术史和造船史、沉船保护、海洋科技、海交史等领域的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本次学术研讨涉及多学科,科技感强,特别是在沉船研究方面,通过大量的专题研究,在学术上有很多推进。我馆副研究馆员陈浩天、馆员陈士松分别以《宋代海舶人群生活研究:以环南海海域沉船资料为中心》、《古代海贸活动中陶瓷器的包装运输问题初探:以“南海I号”为例》为题参与了B组发言交流。
陈浩天发言
陈士松发言
1974年,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出土引发全球关注,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出土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航的中国传统木帆船;1987年,南海I号的意外发现拉开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大幕,是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出航外贸木帆船。通过此次会议交流,不仅加强了两艘外贸沉船的历史对话,而且深化了阳江与泉州之间海丝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保护利用、交流互鉴、传承弘扬,有助于推进阳江海丝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更深入发展。
泉州湾宋代海船
南海I号南宋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