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6 阅览次数:13710 收藏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船只是人类探索海洋的工具,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海上贸易的基础,同样繁盛的海上贸易也推动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人类最初是利用树段、竹竿、空葫芦等天然浮具作为涉水泅渡的工具的。从使用天然浮具到制造人造浮具是先民在舟船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考古证明早在人类使用原始独木舟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
据沉船考古材料,秦汉时船舶已经向大型化、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平地向尖底过渡的海船,汉晋时东南沿海便有官府设立的船屯。宋代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十四“客舟”记载古代远洋海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这说明宋代深水海船已经出现。深水海船是逐岛沿岸越洋航海向离岸航海的主要技术保障。
我国古代远洋船只所用到的成熟造船技术在宋代大多已经成型,如至少在六朝卢循造“八槽舰”时已有的水密隔舱技术,宋代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时已经成熟的平衡舵技术,唐宋成熟的多桅多帆技术,早期木石重力系碇也发展成为木爪石碇。
宋代时古代四大船型均已成熟,其中福船、广船相似,均为远洋深水海船。我国南方沿海沿岸少沙,海阔水深多鸟礁,福船广船均为尖底或圆尖底,吃水较深,艏部尖削,利于破浪,船体中部有强大的纵向外置龙骨,船舱内外设横肋和隔舱板,船壳采用多重包板,外壳板两侧舭部都设置不同形态的纵向附件或台阶式突起,这些结构都有处于船舶抗风浪、触礁。
其中广船多为尖底,福船多圆尖底,相较而言更适于南海多礁的海道。
“南海Ⅰ号”可能为福船或广船的一种。
古代航海技术的状况可用几句话描述:橹舵分化的操控技术,“一帆风顺”到“船行八面风”的多桅多帆技术,“望日月而行”到“过洋牵星”及用“指南针经”的定量航海技术。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应用,留下了有过洋牵星导航的海图。
【信息版权所有】南海一号-南海I号官方网站 -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